当国庆“撞”上中秋,线下商超的消费热潮与智能进化
2025年的中秋圆月与国庆华诞在日历上相逢,带来了长达八天的“超级黄金周”。这场“双节合一”的假期融合了出行与团圆两大消费主题,不仅是观察中国消费市场活力的重要窗口,更是对线下零售业的一次集中“大考”。
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,黄金周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.7%,重点监测的商圈客流量和营业额同比分别上升8.8%和6%。线下消费热度持续回升,部分热门商超的客流量甚至堪比旅游景区。
然而,热闹的消费复苏背后,我们发现真正驱动增长的并非单纯的假日效应,而是一场关乎零售业“服务情商”与“运营智商”的深刻变革。
当零售回归本质
黄金周期间,“胖东来”再次成为现象级焦点。截至10月8日,胖东来10月销售额已达8.2亿元,日均销售额破亿。完成“胖改”的步步高超市同样表现突出,20家改造门店销售与客流再创新高,其中一家门店国庆首日销售额同比猛增30%。
这些数据的背后,并非复杂的商业模型,而是源于对零售本质“服务于人”的极致回归。
首先是商品力的全面升级。调改后的超市不再是品牌货架的机械堆砌,而是转型为顾客的“生活方式提案者”。中秋期间,店内精心打造的礼品专区既有消费者熟悉的老字号,也有契合健康趋势的新锐品牌。依托源头直采的供应链体系,以及对商品研发与生产环节的深度参与,调改后的超市推出了一系列从烘焙到日用杂货的独家商品,兼具品质保障与性价比优势,成为吸引顾客专程打卡的“钩子商品”。
其次是体验场景的创新。如今的消费早已超越“买东西”的功能层面,成为一种融合情感、文化与社交的生活方式体验。步步高旗下购物中心推出的“大唐穿越记”等国风主题活动,将花灯巡游、皮影戏、猜灯谜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商业空间,让顾客在逛街的同时感受节日氛围与文化魅力。通过这种“购物+文化+娱乐”的场景重塑,门店从单一的“卖场”转型为充满互动与温度的“游乐场”,既延长了顾客停留时间,也激发了更多情绪价值与潜在消费,为传统商超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增长动力。
可以说,当线上流量增长趋于饱和,真正决定实体零售持续繁荣的不再是促销与折扣,而是对商品与体验的双重重塑。优质的商品与独特的线下体验,正成为零售业最稳固、也最有温度的护城河。
看不见的AI,看得见的增长
如果说“胖东来”的成功是看得见的“前台”革命,那么支撑这场革命并引领行业走向未来的则是发生在“后台”的一场看不见的数智进化。在人力、租金、损耗等成本持续攀升的今天,如何向管理要效率、向科技要增长,成为所有传统商超必须回答的课题。
以多点数智(02586.HK)提供的智能物联解决方案为例,AI正在成为重塑商超运营效率的“新基建”,帮助零售门店以更高效、更灵活的方式应对节日高峰。
假期高峰期,自助结账往往是最容易出现差错与摩擦的环节。多点数智的AI防损通过智能摄像头和算法,实时识别漏扫、错扫等异常行为,将防损模式从被动的“事后追查”升级为主动的“事前预警”。相比以往的“亡羊补牢”,如今的防损更像是一种“无声的守护”,在不打扰顾客体验的前提下,为商家避免了真金白银的损失。
在收银台之外,AI的感知力则延伸至整个卖场。节日期间,货架陈列、安全通道、卫生环境的高频维护是对管理能力的巨大考验。AI巡检能自动识别通道拥堵、地面湿滑或货架缺货等问题,并即时派发任务,确保了一线员工总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,从而保障了门店时刻处于最佳的迎客状态。
而当白天的喧嚣散去,AI值守则为门店解锁了全新的增长空间。通过智能联动门禁、支付与监控,即使在深夜,AI值守能在无人值守的时段,完成顾客进出识别、异常报警等工作,让门店实现“24小时营业不打烊”。这不仅节约了夜间运营成本,也满足了假期延时消费的需求,创造出新的利润空间。
从防损的精准,到巡检的有序,再到值守的延伸,AI的价值或许不显山露水,但它正通过对运营细节的智能重塑,让零售商在客流高峰期不仅能稳住阵脚,更能将挑战转化为提升顾客体验和驱动业务增长的机遇。
回望这个“超级黄金周”,线下零售业的复苏不再只是简单的“客流回归”,而是一场“情商”与“智商”并进的深刻变革。真正的智慧零售,不是用机器替代服务,而是用技术去延伸服务的温度。
当智能系统让运营更高效、管理更精细、成本更可控,零售企业便有更多资源去打磨商品与体验。或许,这正是2025年“双节黄金周”留给中国零售业的最大启示:科技与人文的融合,才是实体商业持续增长的真正动力。